碳中取粟
站点公告
站点日历
73 2024 - 5 48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日志分类
我的心情[4]
心得[6]
最新访客
热门日志
下载英文书籍(General…
下载英文书籍4(Polyme…
下载英文书籍2(Materi…
校园文化(以前的博士…
哈佛大学图书馆训言(…
张家界小吃
下载英文书籍3(Nanote…
很多神奇图片
下载英文书籍5 Theory…
精彩纳米照片:科学与…
最新评论

有些张冠李戴
我来顶一下。你把英语…
没人评论?
什么时候带我们一起去…
哇。。。太诱人了。。…
赞一个
哎呀,回复的还挺勤快…
小木虫论坛啊
从哪搞来这么多好的照…
友情链接
暂无
站点统计
用户名称:唐思危
会员等级:普通会员
实时积分:100
日志总数:13
评论数量:11

建立时间:2009年04月30日
日志搜索
标题  内容 
 校园文化(以前的博士英语作业,绝对原创)
唐思危┆2009年06月06日
曾有教育人士说:“未来学校的竞争,是校园文化的竞争。”校园文化氛围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据一份资料统计显示,中国当代大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之地是美国。诚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确有着独特的校园文化吸引着众多的学子。然而,由于受历史、文化以及传统的影响,美国的校园文化中也跳动着不和谐的音符。

开放的大学校园之旅

  美国大学几乎都有定期的校园之旅,专门为来年准备申请该大学的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设计。
  据一位曾经参加哥伦比亚大学校园之旅的同学描述,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之旅一般全长两个小时,先是招生办的一位负责人在一个小剧场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介绍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入学事宜,然后是由哥大自己的学生导游带访问者在哥大校园里参观,讲述哥大的历史和现状。校园之旅从下午两点开始,在哥大最壮观的主楼里面,有一个专门接待访问者的办公室,任何人都可以进去拿取各种资料,登记参加这个校园旅行,不需要任何手续,不需要任何证件,不需要任何特定资格,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参加。  
  类似的校园之旅,是美国大学开放精神的一大表征。在这样的校园之旅中,全世界各地什么样的人都有,完全免赞。这是美国大学的特点、传统和文化——为了竞争好学生,为了竞争好形象,为了竞争好口碑。为了向社会、社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了尽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一种责任。大学虽然有私立公立,有大有小,有好有坏,但大学作为知识传播中心、创新源泉和文化堡垒,是全社会、全民族甚至全世界的共同财富。天下受过教育的文明人,见到学校尤其是名校,都想进去亲手触摸、亲身感受,见识一下。美国大学的开放精神,实在是大学对社会尽贵的体现。
  美国所有大学的校园之旅的导游,都是由学生担任。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一个锻炼自己口才和表达、贡献和展示的机会,反过来对于学校而言,也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可以想象,美国大学的开放心态,开放的不仅仅是校园,还有自由、奔放、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心灵。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发展个性教育

  美国大学极其强调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言,反驳教授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大约占这门课分数的15%。上课时发言,不仅能与教授及其他同学做多向交流,也能充分表现学生的参与感,进而在教授的心中留下好印象。美国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极具个性和想象力,这与西方文化不无关系。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好静的文化,讲求“中正平和”,那么西方文化则是好动的文化,同时也是好强、好斗、好侵略的文化。在课堂上,亚洲留学生很少发言,而美国学生则畅所欲言,滔滔不绝,当然这与语言有一定的关系。
  在美国社会,人们从小就参与许多互动的活动。美国小孩自小就热衷于大量的课外活动,比如打少棒、参加音乐课程、加入男女童军、参与戏剧制作、到朋友家过夜等,花样繁多。他们的学习非常主动、投入,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发展社交技巧,并乐在其中。
  美国的教育思想一方面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注重团队精神、群体意识、社会伦理道德的培养。美国人向来以义工精神为傲,孩子从小就学习要为社区和个人作各种义务服务。现在大学的一项新趋势是把义工精神跟正规课程结合,学生们一面当义工,一面拿学分。全美的大学正流行把教室扩展到社区。心理学系的学生帮助当地医院为脑伤病人做康复,主修呼吸道治疗的学生指导有气喘病的青少年办夏令营,语言系的学生协助当地小学生提供阅读能力。根据统计,在美国大学里,有30%的大学生修了所谓“服务学习”的课程。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有75%的大学新生曾有过义工服务的经验。许多人在申请大学时,除了考虑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社交生活外,也把义工和学习结合作为考虑条件之一。研究报告显示,如能把服务与课程结合,在课堂上经由写作和讨论来反省义工经验,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且写作能力和成绩都会进步。有的学校不只把社区服务与课程结合,甚至把社区服务列为毕业的要求之一。很多教授允许学生以社区服务取代传统的研究工作。有思想、有活力、实践能力强的大学生在美国更能赢得发展机会。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信息化教学

  大学教育只有贴近现实,反映最新科技成果,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才具有生命力。面对“网络经济”时代,大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创新?美国的大学进行了有益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一股信息化强音激荡在古老而青春的大学校园,自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校园逐步得到应用以来,信息化就一直伴随着大学校园的成长。致力于信息化校园建设成为现代美国大学的重要任务。由于校园网络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研究开发等各类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给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比如,每学期的课程注册,学生只要打开电脑进入校园网就可以知道这学期开的课程、开课教师、学分以及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开课教师的资历在网上也可以查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联络,注册课程。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中,美国大学生的用户人数远远高于其他群体而高居第一。电子邮件成为最有效的联络方式之一,如果男生(男士)对某位女生(女士)有兴趣,想进一步沟通,最通常的方式是向对方索取电子邮箱,而不是索取电话号码。至于教学方式,各个学院都普遍结合计算机网络,使用多媒体方式教学。由于多媒体是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介,代表着数字化媒体时代的传播特色,其已超出传统平面静态或动态的单一媒体形式,而成为多数形式媒体重组而成的互动性的作品,因此在教学上能够达到形象逼真的教学效果。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拿到好成绩并不容易

  在美国,进入大学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成功完成学业并拿到文凭(一般本科为120个学分)和较高GPA(平均成绩积分点,3.0以上判定为优秀等级A,满分为4.0)却很困难;广博而自由的主修选择范围以及复杂的课程搭配系统都会给学生带来难题。
  在美国,每所大学都有学生专职顾问团,负责向学生解释如何选择课程。学生一学期需要约见自己的顾问很多次才能保证在不必要的课程上浪费时间与金钱。顾问团的职责有两个,一是在学生刚进校门主修方向还没确定时为学生提供建议;二是给予那些需要调换专业主修方向的学生提供建议。但由于顾问不用负担任何责任,顾问对本职工作不熟悉,造成学生不必要的损失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部分美国学生对于课程选择一直颇为担忧,而且容易产生挫败感。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美国的课程选择范围看似广泛,但其实很多课程在一所大学甚至周围几所大学都有且只有一个教师教授。很多时候,由于受到教师授课时间的限制,学生往往就只有一个选择。学生能否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是否挂科,可以说完全取决于任课教师的个人喜好。比如,一个日本裔的高等数学教师认为你的推理方式,甚至某个词语不合他的胃口,他就有绝对权力让你挂科:一个印度裔的英语教师则很可能由于无法适应本地学生甚至留学生的口语而将个人感情直接体现到学生的成绩上。结果就是,学生可能因为跟某位任课教师性格不和而在一门课程上浪费数年时间,学生即使知道该教师有意刁难也毫无办法。美国大学教师可以说掌握着学生成绩的生杀大权。而在美国,学生成绩不仅是决定学生能否进一步深造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多公司雇用员工的标准之一。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校园中的不和谐音符

  美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美国大学大多数同学都是一堂课同学,不存在几年同窗的情况。学生们知道来上课只是为了拿学分换文凭,谁也不想多理谁。学生之间“派系”现象严重,比如韩国留学生就跟韩国留学生在一起,而不会和韩裔美籍学生在一起。韩国留学生认为自己是韩国人,而韩裔美籍学生则认为自己是美国人。美国本土居民其实有很强的排外性,有意无意地喜欢拿他国的习俗、背景等开玩笑。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大学里学生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很难融合,这使得很多学生感到孤立无援。
  美国大学是一个有机会轻易接触到富家子弟的地方。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前都只有靠打零工挣钱,富家子弟则很多都依靠富裕的家庭。这种贫富悬殊直接刺激着学生们的感官。同时,校园内的各种社团活动充分社会化,功利色彩十足。像学生社团干部的竞选、各种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大学学生会干部轮班换届时,都会在全校进行公投。凭学生证注册后,学生都可以在固定的日期内投票。要获得尽可能多的选票,首先需要进行尽可能多的宣传活动,这样就需要雇用一系列人员,购买一系列物资和服务。宣传总策划、宣传广告设计人员、宣传代言人、负责向学生发放宣传单的人员,这些都需要钱,没有人会无偿劳动。而租用校园电台、印刷宣传海报、制作宣传光盘、租用宣传器材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简单来说,校园学生会干部的选举就是美国总统大选的缩影,不同的是校园的选举只相当于美国政坛选举的演练场。
  美国校园之所以频频爆发枪杀案,很大原因还在于不正常的校园安全管理,校园警察都把精力用到了并非紧要的地方。举例来说,在校园图书馆,某人因为大声和别人争吵则可能被警察带去录口供;一名学生随身携带超过1英寸的小刀就可能遭到警察的盘问甚至搜身……这样就形成了奇怪的逻辑:似乎“带刀”的人比“带枪”的人更危险,更值得警察注意。通常情况下,警察都是收到“举报”才行动,但这些“举报”大多是无关性命的。美国警察又有着广泛的责任范围和“做好手头上的事”的原则。比如,警察可能会给一个乱停车的学生开罚单,而对旁边拿着枪大摇大摆走过去的人视而不见。学生们也很少接受遭遇紧急状况的训练。美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只有警察能够开枪杀人”和“遇到危险就跑开”等非常被动的观点,很少有正当防卫意识。这些,都造成了美国校园文化中很大程度上的不安定因素。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作者:唐思危┆分类:心得评论:3引用:0┆阅读:19634


Copyright © 2009 - 2010    网站制作:陈永勤
Open LoginBar
关闭此窗口